MORE DETAIL
看整體,想長遠,職場生涯才能走的穩、高、遠(Start Strong, Reach High, and Go Far)
每一步,沒有平衡只有取捨
《人生的長尾效應》書裡反覆出現這三個觀點,這也是拿來檢視規劃生涯的指標和追求的層次。
1. 職涯三階段:「厚植實力」不時檢視自身劣勢,「大展身手」專注自己優勢,「投資傳承」與時俱進薪火相傳。
2. 增加選擇權:三大動力-共通能力、極具意義的經驗、穩固而長久的關係。在職涯三階段要分別蓄積、善用和維持這三大動力。
3. 檢視交會點:你擅長什麼?你熱愛什麼?你備受肯定的能力是什麼?
每一步,只要是前進都算數
月初剛跑完半馬,21公里其實不長,一步一步慢慢走,只要想走一定走得完,但這不會是去參加半馬者的態度。
21公里,是你,你會怎麼分配跑速呢?從頭到尾保持一致,還是不斷衝停衝停交替,也或者先能衝多少就衝多少,後面再努力撐。
在花蓮海岸前5公里中速跑,大家一起出發路上人口密集高,一早身未暖身筋還沒全開,呼吸頻率需要調整;中間12公里加速跑,大家開始有些距離了,整個人和魂也都進入慢跑模式;最後4公里走停跑拍照,知道自己一定能完賽,加上肌肉也累了。
想跑出一場為自己喝采的馬拉松,會看總長度,會研究路線,會有分段策略,人生的職涯呢?不也應該如此嗎?我的工作職涯還有25年,你呢?
每一步:有時來自上一步的嘗試
書裡提到有位年輕人他主動寫信給一些名人,不同業界的領袖約他們喝咖啡聊天,當然婉拒或不回應者居多,但當中就有位名人和他喝了杯咖啡,在短短喝杯咖啡時間,卻讓這年輕人完全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了。
後來這年輕人就建構了Ten Thousand Coffees這平台,一起喝杯咖啡提供一對一的互動(giver and taker),為更多人創造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機會。
每一步,為下一步做預備
大學時我看心理勵志書籍,初入職場我看管理類的書,擔任校園講師時我看創業書籍,創業後我什麼書都看,現在雖然才40幾歲,但我已開始在看退休生活的書了。
我喜歡看下一階段應該要看或他們正在看的書,看的時候有些似懂非懂,不過卻能藉由書中的例子,知道那個我一定會到達卻還未到達的世界,它長什麼模樣,會有什麼挑戰,最終可以是什麼境界。
再檢視自己距離那一步還有多遠,以及到那一步的方法是什麼。在《職人成長筆記》冊子裡,透過13張實作圖,從目標、資源盤點、學習地圖、人生佔比,並同時從閱讀、冒險、參與、競爭、分享…等面向,是一本很實用的成長筆記為自己的下一步做規劃。
其實你可以把書替換成服裝、商業交談、寒暄互動、策略思維,甚至是人生哲學。透過細膩觀察、模仿練習,切記:別成為別人的影子,要有自己的樣子。
每一步,給自己打個分數
書裡有多張表格可用來盤點檢視職涯各階段不同面向的狀態,當中「年度職涯評估效益」表格,正好適合年末為自己打個分數。
四個指標:學習、樂趣、影響力、報酬,會隨著不同職涯階段,不同的人生狀態,在「加權比重」分配上有所取捨,年近40的我看報酬、影響力一定比30歲時重,現在要45的我在乎樂趣和影響力。
這表格不單可用來檢視年度成績,也能用來設定每年的年度目標,也能有變形的用法:用來評估轉職與否,要選哪家新公司,是否接受新職務內容。
從譯者的流暢文字下,領略作者用生命淬煉出的職涯管理
本書作者現為奧美全球首席人才長-費思桐,我不想多介紹他,因為能將這本書整理寫出,沒有自己歷經體驗這些階段,沒有大量觀察他人,沒有親自與書中這些故事角色互動輔導,是無法淬煉出這好作品(自己開始寫書後深刻秒懂的事~)
然而我倒是想特別介紹這本書的譯者金瑄桓,這是他第一本翻譯書,沒查他資料前完全看不出來,他翻譯的讓你不會覺得在看翻譯書,不單是用字遣詞不艱澀,而是那口吻猶如訪著台灣的作家在做記載。
它是本檢視應用工具書
這本書適合誰讀呢? 20-60歲都相當適合,以下二種人就強烈不推薦:
- 沒有工作者,也不需要工作者,更不想工作者。
- 喜歡過一天算一天,且相當滿足於現在的生活。
職業生涯中:上一步牽引著下一步,下一步影響著上一步,只怕你只走著看這這一步,而忘了一步很短、一生很長。
Long View, Start Strong, Reach High, and Go Far。